熬最長的夜,用最貴的保健品,早已成為時下很多年輕人的“標配”。 快節奏的生活節奏和高工作壓力下,很多年輕人透支了自己的健康,但同時又希望保健品“續命回血”,挽救眼下的發際線和皺紋一天天受到攻擊。
《2017-2022年中國醫療保健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》指出,在我國醫療保健市場的用戶群體中,18-35歲的年輕人占比高達83.7%。 對保健品的關注度持續下降。 在今年淘寶“618”活動中,電動按摩板成交額環比下降170倍,成為最受“00后”用戶青睞的健康產品之一; 明年2月以來,唯品會號稱具有舒緩功效的TPE材質床墊大受歡迎健康養生杯,“9??5后”購買量環比飆升6倍多。
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為自己的健康買單時“慷慨解囊”,一些有趣的現象也出現了。 他們是真實的場景化消費者。 他們想晚餐吃得好,但又怕發胖。 一杯營養豐富的代餐果汁正適合他們。 他們喝咖啡,然后在工作時吃抗糖藥。 他們已經忙了三天了。 回去洗腳還要用清熱祛濕的藥包……他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活躍健康養生杯,樂于嘗試新鮮事物。 訂購保健品時,除了看成分表外,還要注意外觀是否好看,味道是否好。 他們能很快接受和試用餅干、咀嚼片、便攜式按摩器等產品; 他們已成為國內的健康大使。 她們把從基本保健到健康美容的一切都視為一種投資,喜歡在訂購產品時“全副武裝”。
當年輕人成為我國健康消費的主力軍時,也從產品端、需求端、渠道端推動了行業的全面變革。
創新仍然是保健品行業發展的核心要素。 一方面,技術集中度高的產品陸續成為熱銷品。 企業除了要考慮原料、功能、形態的創新外,還要兼顧健康發展趨勢和未來保健理念,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優勢,才能在中高端競爭市場。 脫穎而出; 另一方面,越來越多的具有專業技術或研究背景的從業者,以及國際科研機構和大型企業加入到保健品行業的市場競爭中,加速了技術的轉化,質量的不斷提升的產品。
精準是贏得消費者和市場的流量密碼。 面對年輕人表達的多樣化健康需求,企業應繼續在細分市場挖掘新的商機,進而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和產品,并拓展產品品類、升級包裝形象、創新營銷模式。 寬和打造新消費群體,提升品牌知名度。
但保健品市場仍存在誤導、夸大宣傳、非法添加等頑疾,需要法制和監管的雙重護航。 因此,國家不斷制定保健品行業的法律法規。 2016年發布的《保健乳制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》強化了保健乳制品的事中事后監管; 2019年1月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13部門在全省開展“康養”市場頑疾聯防百日行動,旨在提高相關企業對“康養”市場頑疾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。標準化他們的操作; 保健奶制品功能全新解讀,公開征求意見。
保健品市場除了要“年輕”,更要“長青”。 優化標準供給,彌補當前保健品標準的不足,建立標準的注冊備案機制,有效支撐企業產品開發和行業健康發展; 加強安全監管,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,引導經營主體從野蠻生長向規范經營轉變。 科學引導公眾理性對待保健品,提高消費者辨別假貨、拒假能力,促進保健品“誠信經營、社會共治”局面。 (作者:郭靖遠 來源:經濟晚報)